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关注  > 正文
8个月拿下行业世界级难题,外国技术专家为她点赞
来源:长江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4-30 08:10:25

4月25日,中法生态城中建钢构武汉公司生产车间内,噼里啪啦的电焊声此起彼伏。

车间中央的一个角落里,一件直径约1.3米的钢构圆管柱在机床上缓缓转动,管柱内不断传出“吱、吱”声,只见一位身穿灰色工服,蓝色安全帽下头裹毛巾的工人,正半蹲在管柱内控制着埋弧焊机作业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当这位工友从管柱内爬出,摘掉口罩,白皙的面孔与工服上沾满的黑色粉尘形成鲜明对比。她叫李云飞,同事们公认的“最美焊花”。

光谷转盘雕塑“星河”、港珠澳旅检大楼、深圳国际会展中心、武汉绿地中心等众多地标性建筑里,都有她的焊接作品。她和14位工友在8个月里拿下了世界性难题:将板厚200毫米、屈服强度达690兆帕的高强度钢焊接得严丝合缝。项目总包单位韩国三星集团的技术专家为她点赞。

27日上午,李云飞在北京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。

李云飞在北京参加表彰大会。李云飞本人供图

美妆导购当焊工,不爱眉笔爱焊枪

“我父亲和弟弟是铆工,我姐姐是焊工。或许是受家人影响,当时觉得当焊工很酷,飞溅的火花很美。”问起李云飞为何选择当焊工时,她如此说道。

不当布裁缝当“钢裁缝”,画眉线不如画焊道,李云飞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女生不同的职业道路。

李云飞在狭小空间里作业。记者张衡 摄

2005年,李云飞从鄂州中等专业学校模具专业毕业后,曾先后在塑料制品厂、裁缝店和百货商场工作。24岁那年,李云飞不顾家人反对,放弃了已从事3年美妆导购工作,决定“女承父业”干焊接。

刚入行,她在鄂州当地一家制造厂工作。进车间第一天,李云飞才意识到这活可比裁布料、画眉线难多了。

“刚学焊接时,焊花常常从衣领、袖口、裤腿飞溅到身体上烫伤皮肤。”李云飞卷起衣袖,手腕处的灼伤的疤痕隐约可见。“后颈处也有,烫起来可疼了。”

安全帽里夹毛巾成了李云飞的标配,即使酷暑难耐的盛夏也是如此。

在男将扎堆的制造车间里,穿的最严实的是李云飞,工作最刻苦的也是她。白天李云飞完成车间的焊接任务,晚上就找来废旧的钢板不断练习。

“那时很多人说我傻,焊工又脏又累,比当裁缝、导购差远了。我当时就想,等技术练好了,挣的钱多了,大家就不会说了。”李云飞说道。

2013年,李云飞从鄂州来到武汉,入职中建钢构武汉公司。从地方小厂到钢构领域“国家队”,从女学徒工到巾帼焊将,10年里,李云飞凭着一双巧手,一颗不服输爱钻研的匠心,中专文凭的李云飞一步步成长为技艺精湛的焊工。

在机器人焊接设备前李云飞与同事交流。记者张衡 摄

“在车间巡查我最怕碰到李云飞,碰到了她就会问很多问题,我回去还要查资料,害怕给她解答错了,她真是在带着我一起学习啊。”武汉公司焊接工程师郭继亮如此说道。

8个月攻克世界级难题

从光谷转盘雕塑“星河”,到武汉第一高楼绿地中心;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到马来西亚标志塔,这些刷爆朋友圈的地标性建筑,都有李云飞的焊接作品。

马来西亚吉隆坡KLCC商业综合体项目是李云飞最引以为豪的项目之一,该项目成功攻克200mm超厚板及S690超强钢焊接技术填补了国内建筑领域技术空白,破解了行业内世界性难题。

正在作业的李云飞。通讯员李博灿 摄

2022年1月,15名技艺最精湛的焊工从中建钢构武汉公司150名焊工中脱颖而出,组成KLCC项目党员突击队。这支党员突击队队员均出自李云飞所在的总装班组,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。

“要将厚200mm、屈服强度达S690的超强钢焊接在一起,当时只是实验室里试验理论可行,实际操作大家心里都没底。”2023年度湖北省劳动模范、武汉厂总装班组班长李启龙说道。

200mm焊缝,需要叠加焊接100层,如若按照常规操作,就会因温差生成裂纹,影响焊缝质量,甚至钢板报废。

面对新情况,探索新办法。李云飞和突击队的队友们耗时半个月,反复实验20次,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办法:焊缝预加热。

由上百个钢部件组成的异性钢构件,腔内最窄的地方仅30厘米高。身高1米65的李云飞作为突击队中身材最娇小的队员,也仅容半个身子在里面。

李云飞在狭小空间里作业。通讯员李博灿 摄

“板材焊缝处要一直保持在100多度。人在腔内焊接,火枪在腔外炙烤,如同铁板烧。”李云飞清晰地记得,豆大的汗珠不断往下流,滴在滚烫的钢板上,瞬间就冒出气泡蒸发了。

焊接20分钟换一次人,15名队友轮班上。从1月寒冬,到8月盛夏,这支党员突击队硬是啃下这块硬骨头,一次总装焊接合格率达到98.5%以上。所有焊缝在两大国际检测机构的见证下,顺利通过相控阵超声波检测。

“不久前,KLCC项目总包单位韩国三星集团技术专家到我们工厂考察,对李云飞所在的总装班组称赞连连。”车间主任田龙说道。

小焊枪铸就大匠心。在总装班组里,人人都是“创客”,李云飞和同事们先后破解了大大小小上百项技术难题,提出了《弯扭构件焊接方法》《建筑钢结构冷丝复合埋弧焊应用工法》等工艺方案,实现国内工艺技术的突破。

近年来,李云飞还主动参与焊接群控系统、3D视觉焊接机器人等智能制造应用试验,并和班组同事一道成功落地11项技改。

在技艺上追求极致,在传承中探索创新。师带徒、传帮带,在李云飞、李启龙等老师傅的手把手传授下,一批“新生代”大国工匠在总装班组里显现,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2岁张亮8次投身雷神山、火神山医院紧急制造任务和现场安装任务中,每天抢工长达14个小时。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1岁的陈博,在2022年湖北省第一届“数字工匠”职工技能大赛中,获得机器人工种个人第一名……

“拿焊枪和拿眉笔一样,如把焊缝都当成自己的‘脸面’,会发现无穷乐趣。”李云飞说道。

(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周雄 李博灿)

【编辑:商佩】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